糖尿病饮食治疗

2019-03-13 4713 次

血糖指数有个体差异吗?
每一个人消化吸收的功能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同样结构、同样血糖指数的食物不同人进食后血糖反应就可以有一定的差别。在饮食治疗中特别讲究个体差异,每个患者都要自己总结自己对食物的血糖反应,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书本上或别人的经验往往只能作为参考。随着个体胰岛功能的逐渐衰竭,对同一样食物的血糖反应也会逐渐出现变化,具体表现为血糖会越来越高,这就是药物与食物的最大差别之处。

餐后血糖一定高于空腹血糖吗?
餐后血糖主要与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有一定关系,一个服用了药物或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进食后胰岛素分泌的量是相对恒定的,而餐后血糖高低主要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多少有关,或更具体的说与有多少碳水化合物进入肠道被吸收有直接关系。当改变了食物结构,被吸收的葡萄糖不如平常多时血糖自然就不会如平常一样高,甚至出现倒挂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与饮食总量控制严格,碳水化合物进食量较少,饮食顺序中碳水化合物被安排在最后进食的饮食习惯有直接关联。

糖尿病饮食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油脂类食物,应尽量减少摄入。因为在食物中,尤其是动物食物中已含有一定的脂肪,往往在计算时容易被忽视。
第二,关于零食问题,不要多吃。要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计算份量,减少相应的其他食物;二是在饭前或饭后食用,尽量不要在两餐中间空腹时食用,以避免引起药物协调及胰岛频繁工作问题。
第三,关于甜品、高级点心、雪糕问题,不要多吃。要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计算份量;二是在饭后食用较适宜,因饭后已有较多食物在胃中潴留,最后进食的单糖、双糖类食物要经较长时间等待才能进入小肠吸收,不易引起餐后过高的血糖。
第四,关于无糖食品的问题。有人误以为无糖食品没有糖,所以多吃一点都无所谓。其实无糖食品也是多糖,只是不含或少含单糖和双糖,进食后最终也转变成糖,也要计算总量。
第五,餐后血糖增高怎么办?除口服药物外,饮食中有几个方法可供参考:一是先吃肉、菜后吃米饭;二是多吃粗粮,适当增加一点植物油;三是吃饭速度以一餐半小时为宜,不宜过快;四是同一食品,稀的吸收快,稠的吸收慢;五是食物加工,如果把淀粉经过冷冻、酸化、煎炸,淀粉就会变性而难以消化。
第六,每人的个体消化吸收能力有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疾病阶段对血糖的反应不同,服用同样药物不同时间服药亦有不同,所以同样的食物能量控制标准在每一位患者身上的反应是不大一样的。以上所说的只是供参考的意见,具体每一个人的情况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饮食的喜好、习惯、肥、瘦、不同年龄进食后血糖高峰很难同步。

糖尿病饮食控制是否得当的观察指标有哪些?
第一,餐前、餐后两小时血糖是否平稳,是否可接受,糖化血红蛋白是否正常。
第二,体重有否增加。
第三,每餐饭不应该有过分的饱腹感,大约是七八成饱即可。每餐前有少许饥饿感,有食欲最好,这就初步证明上餐进食量较为合适。
关于糖尿病饮食总的原则还应包含因人而异,食物多样化,既满足食欲,又利于健康。最后记住关氏饮食要诀:餐前饿,七分饱;先吃菜,吃饭少;鱼禽蛋,蔬果好;日三餐,零食扫。

怎样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由于糖尿病是终身疾病,要求患者有一个好的饮食习惯。有些患者在初次饮食控制时感到很不习惯,总感觉吃不饱,不时想加餐加量,这样对血糖控制很不利。对于原先饭量较大的患者不要求一步到位。临床工作中曾遇到这样的患者,原先饭量很大,一餐吃米饭300g左右,发现糖尿病后知道要控制饮食,回家后将饭量突然减到100g,整天饥饿难忍,短期内体重急剧下降,人变得面黄肌瘦,无精打采,虽然血糖得到控制,人却变得没有以前“健康”。周围的人会认为不应该控制饮食,自己也感觉很痛苦。故建议饮食控制需要循序渐进,对于饭量较大的患者,起初先减少原先饭量的1/5-1/6,一两周后再减少一些,1-2个月达到目标值,让机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养成不贪食,清淡为主,多吃粗粮,多吃蔬菜,鱼禽蛋肉适量摄取,不挑食,食物多样化的好习惯,以便使用最少的药物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和预防并发症,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相关推荐: 

           ● 智凯胰岛素泵     ● 租泵活动     ● 直插式软针    ● 可分离式钢针    ● 储药器    ● 软针助针器    ● 雅培雅培瞬感扫描仪                     ● 雅培瞬感传感器


栏目推荐:

           ●  首页    ● 产品中心     ● 关于我们     ● 行业新闻     ● 案例分享     ● 产品知识     ● 智凯胰岛素泵配置参数    ● 联系我们